-
計電院甘志星副教授在Advanced Sc...
2021年02月02日
?計電院電子科學與技術系甘志星副教授受邀在《Advanced Science》(影響因子15.84)發表題為“Photophysics of Two-dimensional Organic-inorganic Hybrid Lead Halide Perovskites: Progress, Debates, and Challenges”的綜述論文。[Advanced Science, 2021, 10.1002/advs.202001843]二維(2D)有機-無機雜化Ruddlesden-Popper鈣鈦礦(RPPs),相比于普通的三維鈣鈦礦(ABX3),具有更好的結構穩定性、更靈活的電子可調性和...
-
生科院潘飛燕-郭志剛課題組再次揭...
2021年01月29日
2021年1月18日,生科院潘飛燕-郭志剛教授課題組在DNA損傷修復方面的研究成果以“Asymmetrical arginine dimethylation of histone H4 by 8-oxog/OGG1/ PRMT1 is essential for oxidative stress-induced transcription activation”為題在線發表在TOP期刊Free Radical Biology and Medicine雜志上,該期刊2019年影響因子為6.17。這是該課題組繼2020年在線發表在一區TOP期刊Redox Biology(影響因子9.99)之后在氧化還原領域的又...
-
生命科學學院韓管助課題組在植物...
2021年01月11日
近期,植物學主流期刊Plant Journal(影響因子6.141)以“Flourishing in water: the early evolution and diversification of plant receptor-like kinases”為題在線發表了我校生命科學學院韓管助教授課題組關于植物免疫系統起源和進化的最新研究進展。植物主要依靠固有免疫系統來對抗病原感染。廣義上來說,植物固有免疫系統可以分為兩類;其中一類依賴于植物細胞表面上的模式識別受體,植物的模式識別受體絕大多都是受體樣...
-
我校環境學院“污染物環境行為與...
2021年01月05日
光催化技術是一種綠色環保的技術,但是其電子-空穴易復合、產生活性自由基壽命較短、反應速率較慢等問題制約了其發展。過硫酸鹽能夠利用半導體光催化反應中導帶中自由電子,被活化成為硫酸根自由基(SO4·-),不僅可以增強光催化反應電子-空穴分離效率,同時可協同羥基自由基(HO·)、超氧自由基等提高污染物的去除能力。因此,有必要開展高效的過硫酸鹽強化光催化材料的設計與應用研究。近日,為了改善Co3O4/Bi2O2CO3光催化性...
-
我?;圃褐苄∷慕淌谡n題組在鉀...
2020年12月31日
? 隨著鋰離子電池在電動汽車領域被廣泛地應用,人們對鋰資源的需求量大大增加。然而,鋰元素在地殼中的儲量僅為0.0017 wt%,無法滿足大規模儲能及電動汽車等領域日益發展的需求。因此,從能源的可持續發展和利用的角度來看,尋求低成本、高安全和長循環壽命的新型二次電池體系至關重要。鈉離子電池由于鈉元素在地殼中的豐富儲量(2.3 wt%),一直被視為將來能夠替代鋰離子電池用于大規模儲能的新型二次電池技術之一。近幾年來,...
-
生科院張石柱、陸玲教授課題組在...
2020年12月08日
生物被膜是由微生物菌群及其分泌的胞外基質聚集于生物或非生物表面而形成的復雜有機體。人類病原菌(細菌和真菌)能夠在人體組織或者內置醫療器械的表面形成生物被膜。研究表明病原菌形成生物被膜后能夠極大程度上增強其對抗菌藥物的耐藥性(1000倍以上),同時生物被膜還有助于病原菌逃避宿主免疫細胞的識別和殺傷。生物被膜被認為是導致病原微生物產生耐藥性及慢性感染性疾病難以治愈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目前對病原菌特別是...
-
我?;圃荷蚪〗淌趫F隊成果喜獲2...
2020年12月03日
?我校生物醫藥功能材料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沈健教授團隊的“材料生物相容關鍵技術及應用”發明項目,經中國發明協會推薦,國際同行專家組成的IBIX評審團在線評審遴選,榮獲2020英國?國際創新發明技術博覽會(IBIX 2020)金獎。這是我校首次獲得該獎。沈健教授團隊獲獎項目是將兩性離子結構分別構建到醫用金屬、非金屬無機或有機高分子材料表面,并有效調控材料表面形貌和接枝密度,制得生物相容性十分優異、可分別抗...
-
我校劉紅科教授與南京大學趙勁及...
2020年12月01日
?? 癌癥是威脅人類生命健康最嚴重的疾病之一,抗癌藥物的研發直接關乎人的生命健康。目前臨床使用的抗腫瘤藥物具有效率低、選擇性差、毒副作用大及耐藥性等缺點。選擇性殺死癌細胞但最大程度地減少對正常細胞的副作用一直是藥物研究的重大挑戰。近日,南京師范大學劉紅科教授和南京大學趙勁教授、郭子建院士受到合成致死原理[Science1997, 2013, 2017;Nature2005]的啟發,提出了“生物正交催化致死”策略(圖1),它通過模擬合...
-
我?;圃荷蚪〗淌趫F隊成果喜獲...
2020年11月24日
我?;圃荷蚪〗淌趫F隊“用于固/液界面調控的共聚物結構優化技術及產業應用”成果榮獲“2020年度發明創新獎”一等獎(金獎)。全國獲得今年金獎共68項。中科院院士、科技部原部長徐冠華為獲得金獎的代表頒獎。生物醫藥功能材料重點研究機構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2020.11.2